时间: 2025-04-30 18: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2:38
“武刑”一词通常指的是古代**用于军事或政治上的严厉刑罚,尤其是针对叛乱、谋反等重罪的刑罚。它强调的是刑罚的严厉性和军事性质,可能包括死刑、流放、肉刑等。
在文学作品中,“武刑”常用来描述古代战争或政治斗争中的残酷场景,增强故事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讨论或法律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武刑”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武”指军事或武力,“刑”指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的严厉刑罚。
在**古代社会,武刑是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也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
提到“武刑”,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残酷和无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和悲凉。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深思。
在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古代的刑罚制度,其中“武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我对现代法律的宽容和人道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武刑”:
铁骑踏破山河碎,
武刑无情血染衣。
千年风霜掩古道,
英雄泪洒黄土里。
想象一幅古代刑场的画面,士兵们手持刑具,犯人面露恐惧,这种场景会让人联想到“武刑”的残酷。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沉重、悲壮的古典音乐来配合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严厉刑罚也有相应的词汇,如古罗马的“***刑”(Crucifixion),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
“武刑”这个词让我深刻理解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也让我反思了现代法律的人道和宽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刑】
同本义。
【引证】
《易·蒙》。注:“兑折为刑。”-利用刑人。 、 《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也。”-刑人之父子也。 、 《韩非子·二柄》-杀戮之谓刑。 、 《易·本命》-阴为刑。 、 《吕氏春秋·音律》。注:“杀也。”-阴将始刑。 、 《史记·项羽本纪》-刑人如恐不胜。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刑马作誓。 、 《史记》-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组词】
刑牛、 刑牲、 刑马
惩罚。
【引证】
《史记·陈涉世家》-刑其长吏。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五人之当刑。 、 清·方苞《狱中杂记》-彼于刑者。 、 《孟子·梁惠王上》-从而刑之。
【组词】
刑吏、 刑民、 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