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38:53
“武功体”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武术的技艺和风格。字面意思是指武术的技能和身体表现形式,通常涉及到武术的动作、招式、内功和外功等方面。
在文学中,“武功体”可能被用来形容武侠小说中角色的武艺高强,如“他的武功体精湛,无人能敌”。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讨论武术表演或比赛,如“这位选手的武功体非常出色”。在专业领域,如武术教学或研究中,“武功体”可能指具体的武术技巧和训练方法。
同义词:武艺、武术、武技 反义词:文弱、无能
“武功体”一词源自**传统的武术文化,随着武侠小说和武术电影的流行,这个词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在古代,武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身体技能和自我防卫手段,因此“武功体”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在**文化中,武术被视为一种国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因此,“武功体”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描述,也象征着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
提到“武功体”,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如李小龙、成龙等武术明星,以及他们在电影中的精彩表演。这种联想往往伴随着对力量、技巧和美感的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提到“武功体”,我可能会想到小时候看的武侠电视剧,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
在诗歌中,可以将“武功体”融入描述英雄形象的诗句中,如: “剑舞风中,武功体显,英雄气概,震四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武术家在清晨的竹林中练*拳法,动作流畅而有力。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鼓点,伴随着武术动作的节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artial arts skills”或“combat techniqu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指向了武术技能的含义。
“武功体”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武术的技艺,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学*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的多样性。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功】
(会意。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本义:功绩,功业;功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功,以劳定国也。 、 《周礼·司勋》-国功曰功。 、 《史记·项羽本纪》-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 《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战国策·赵策》-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组词】
功誉、 功行、 功化、 功成名就
3.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