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4:05
学究(xué jiū)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那些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的人,或者是指那些在学术上过于拘泥于细节、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的人。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类人可能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智慧。
在文学作品中,“学究”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只知书本知识而不知变通的角色。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过于理论化、不切实际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学术界,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拘泥于传统教学方法或研究方式的学者。
同义词:书呆子、理论家、书虫 反义词:实干家、实践者、灵活者
同义词“书呆子”和“理论家”都强调了过分依赖书本知识和理论的特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实际操作和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学究”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初指的是专门研究学问的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演变为带有贬义的描述,反映了社会对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学问被高度重视,但过度追求学问而忽视实践能力的人往往受到批评。这种文化背景影响了“学究”一词的含义和使用。
提到“学究”,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埋头于书堆中、不善交际的形象。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缺乏社交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育领域工作时,我曾遇到过一些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师,他们被同事们私下称为“学究”,这让我意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学究”一词用于讽刺那些只知书本不知生活的角色:
书页间穿梭,字句里沉沦, 学究不知窗外事,纸上谈兵空自忙。
视觉上,“学究”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堆满书籍的房间,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人埋头苦读。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和沉闷的思考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edant”或“bookworm”,它们也带有一定的贬义,指那些过分注重细节或过度沉迷于书本的人。
“学究”一词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灵活应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思想,避免成为只知理论不知实践的人。
1.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2.
【究】
(形声。从穴,九声。本义:穷;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究,穷也。 、 《诗·大雅·荡》-靡届靡究。 、 《汉书·食货志》-害气将究。 、 《吕氏春秋·任地》-此告民究也。 、 《诗·大雅·荡》-靡届靡究。 、 《汉书·食货志》-害气将究。 、 《吕氏春秋·任地》-此告民究也。 、 《国语》-必须天道,[如日月]周旋无究。
【组词】
究途、 究年、 究归
谋划;研究;探求。
【引证】
《尔雅》-究,谋也。 、 《诗·小雅·小弁》-不舒究之。 、 《诗·大雅·皇矣》-爰究爰度。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莫可究详。
【组词】
究讨、 究理、 究心、 究味、 究明、 究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