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05:51
武具:指用于战斗或军事活动的工具或装备,包括武器、盔甲、盾牌等。
武具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武”指军事或战斗,“具”指工具或装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用于战斗的工具和装备。
在文化中,武具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忠诚联系在一起。例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岳飞的岳家枪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武具,它们不仅代表了使用者的英勇,也象征了忠诚和正义。
武具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英雄的壮丽以及历史的厚重。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正义而战的英雄表示敬意。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古代的武具,如青铜剑和铁甲,这些展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诗歌中,武具可以被用来象征力量和勇气:
青龙偃月刀,寒光映夜空, 英雄挥舞间,敌寇尽消踪。
武具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战士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的画面,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战场上的金属碰撞声和战士的呐喊声。
在不同文化中,武具的概念和象征意义各不相同。例如,日本的武士刀(Katana)象征着武士的荣誉和精神,而在西方文化中,骑士的长剑和盾牌则代表了骑士的勇气和正义。
武具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用于战斗的工具和装备,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武具的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和运用这个词汇。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具】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
同本义。泛指准备,备办。
【引证】
《说文》-具,供置也。 、 《广韵》-具,备也,办也。 、 《仪礼·士相见礼》。注:“犹办也。”-以食具告。 、 《礼记·祭统》-官备则具备。 、 《汉书·何武传》-寿为具召武帝显。 、 张衡《东京赋》-礼举仪具。 、 《孙子·谋攻》-具器械。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第二板已具。 、 清·方苞《狱中杂记》-别具本章。
【组词】
具食、 具觞、 具状、 具禀、 具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