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6:21
“乡党”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同乡的人,特别是在古代**,指的是同一乡里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出生地或祖籍,因此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和互助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乡党”常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助精神,如在《红楼梦》中,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就有着深厚的乡党关系。在口语中,尤其是在农村或小城镇,人们可能会用“乡党”来称呼那些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研究者可能会探讨“乡党”在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中的作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乡党”更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出生地的紧密社会关系,而“同乡”和“乡亲”则可能更侧重于地理上的共同来源。
“乡党”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区划,“乡”指的是乡村,“党”在古代指的是五百家为一党。随着时间的推移,“乡党”逐渐演变为指代同一乡里的人,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出生地的社会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乡党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助,还体现在政治和经济活动中。例如,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乡党关系往往能帮助考生获得推荐或支持。
“乡党”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情感,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基于共同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能够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互助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一位自称是我乡党的人,我们因为共同的出生地而迅速建立了友谊,这种基于乡党关系的交流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亲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党”:
故乡的山水,乡党的情,
千里之外,心相连。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围坐在篝火旁,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乡里的人,他们的笑声和谈话声交织在一起,这种场景能够很好地体现“乡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同乡会”或“乡亲会”,它们在功能和意义上与“乡党”相似,都是基于共同出生地的社会组织。
通过对“乡党”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构建社会关系和促进人际交流中的作用。这个词不仅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也反映了人类对归属感和互助精神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乡党”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文化内涵。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引证】
《说文》-黨,不鲜也。 、 蒋礼鸿《义府续貂》-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