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15:15
乡僻 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乡”指的是乡村或乡下,而“僻”意味着偏僻、不常见或远离中心。因此,“乡僻”字面意思是指偏远的乡村地区,通常与城市或繁华地区相对。
在文学作品中,“乡僻”常用来描绘一个宁静、原始或与世隔绝的环境,有时带有怀旧或浪漫化的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贬义,暗示落后或不便利。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
“乡”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田野,后引申为乡村。“僻”字则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偏斜或不正,后用来形容位置偏远。这两个字组合成“乡僻”,反映了古代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描述。
在**传统文化中,乡僻地区常被视为保存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地方。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些地区面临着文化流失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乡僻”这个词可能唤起一种宁静、远离喧嚣的感觉,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和不便。它可能激发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也可能引发对现代化进程中失去的东西的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访问过一个乡僻的小镇,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大自然的亲近和简单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僻”:
在乡僻的角落, 时间缓缓流淌, 星辰低语, 梦与现实交织。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村庄,四周被青山环绕,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外界。背景音乐可能是轻柔的笛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在英语中,“乡僻”可以对应为“remote countryside”或“rural outskirt”。不同文化对乡僻地区的看法和价值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自然和传统的尊重。
“乡僻”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概念,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细腻之处,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僻】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引证】
《楚辞·涉江》-虽僻远其何伤。 、 《吕氏春秋·慎行》-而荆僻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浔阳地僻无音乐。
【组词】
僻路、 僻壤、 僻小、 僻穴、 僻陋、 僻巷、 僻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