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9:27
棉农:字面意思是指种植棉花或以种植棉花为主要职业的农民。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农业领域中专门从事棉花种植、管理和收获的专业农民。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棉农可能被描绘为勤劳、朴实的人物,他们的生活和劳作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棉农可能被简单地提及,作为农业领域的一个职业类别,或者在讨论农业政策、棉花市场时被提及。 专业领域:在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等领域,棉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棉花种植技术、产量、市场价格等多个方面。
同义词:棉花种植者、棉花农夫 反义词:非农职业者、城市居民
词源:棉农一词由“棉”和“农”组成,“棉”指棉花,“农”指农民,合起来即指种植棉花的农民。 演变: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棉花产业的变革,棉农的角色和技能也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手工劳作逐渐转向机械化和智能化。
在某些棉花种植大国的文化中,棉农被视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他们的劳作直接影响到纺织业和出口贸易。社会政策也常常关注棉农的福利和生产效率。
棉农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朴实无华的农民形象,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这种联想可能带来一种温暖、亲切的情感反应。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老棉农,他种植的棉花品质优良,深受当地纺织厂的青睐。他的故事常常被用来教育年轻人勤劳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棉农的生活融入诗句,如:“晨曦中,棉农挥锄,播下希望的种子,日暮时,满载而归,收获金色的梦。”
想象一幅画面:广阔的棉田中,棉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棉花,阳光洒在雪白的棉花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背景音乐可以是轻柔的乡村音乐,增添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棉农的角色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棉农是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美国,棉花产业则与南方历史紧密相连。
棉农一词不仅代表了农业领域中的一个职业类别,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的变迁。
1.
【棉】
(会意。从木,从帛。植物名)。
木棉,也叫“攀枝花”、“英雄树”。
【引证】
《广韵》-棉,木棉,树名。《吴录》云:其实如酒杯,中有绵如蚕绵,可作布。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