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13:1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3:17:32
“捉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个事物相互对应或配对。基本含义是指将两个相似或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处理。
在不同的语境中,“捉对”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捉对”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捉”(抓住)和“对”(成对)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捉对”常用于描述战斗中的双方,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在**文化中,“捉对”常与对抗、竞争的概念相关联,如在体育比赛或辩论赛中,强调双方的对等和竞争性。
“捉对”一词常带有一种紧张和竞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激烈的对抗和较量。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过学校的辩论赛,那时我们两队选手捉对较量,每个人都全力以赴,那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两颗心捉对舞动,在爱的旋律中交织成最美的篇章。”
想象一下两位剑客在月光下捉对厮杀,剑光闪烁,风声呼啸,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紧张而又充满美感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ired off”或“matched up”,虽然含义相近,但“捉对”更强调双方的对等和竞争性。
“捉对”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还蕴含了竞争和对抗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捉】
(形声。从手,足声。本义:握,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捉,搤也。 、 《广雅》-捉,持也。 、 《世说新语·方正》-伊便能捉杖打人。 、 《左传》-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 、 《三国志》-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
【组词】
捉发、 捉秤、 捉手、 捉身、 捉船、 捉笔
2.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