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9:41
“万流景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众多河流都向着同一个方向流动,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都向着同一个目标或中心汇聚,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尊敬和崇拜。
在文学作品中,“万流景仰”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伟大领袖受到广泛尊敬和追随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强调某人的卓越地位或成就。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某个时期或**中人们的集体行为和情感。
“万流景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万流”和“景仰”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万流”常用来比喻众多的事物,而“景仰”则是指对某人的尊敬和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尊敬。
在文化中,“万流景仰”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历史或现实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如伟大的领袖、杰出的科学家或艺术家。这个词汇体现了人对英雄和榜样的崇拜文化,以及对集体主义和共同目标的重视。
“万流景仰”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崇高和集体力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追随者,以及那种为了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万流景仰”这个词汇,用来形容古代的一位伟大。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人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万流景仰,汇聚成海,
英雄之名,永载史册。
想象一幅画面:众多河流汇聚成一片广阔的海洋,象征着人们对英雄的尊敬和追随。音乐上,可以选择庄严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表达这种崇高和集体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vered by all”或“universally admired”,但这些表达没有“万流景仰”那种形象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万流景仰”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它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如何在表达中融入文化和情感的元素。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注重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它。
历代圣贤或立功、或立言、或立德,而永为~。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