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51:39
庙碑 的字面意思是指立在寺庙中的石碑,通常用于记录寺庙的历史、重要、捐赠者名单或教义等内容。它是一种具有纪念性和教育意义的石刻文物,常见于、道教等场所。
庙碑 在文学中常被用作象征,代表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庙碑”来比喻某些经久不衰的事物或传统。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庙碑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
同义词:石碑、碑碣、碑刻 反义词:无(因为庙碑是一个特定的文化产物,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庙碑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刻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庙碑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功能——记录和传承——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庙碑不仅是场所的标志,也是社区凝聚力的象征。它们常常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和历史的尊重。
庙碑 给人以庄重、古朴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它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和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里面有一块庙碑,记录了寺庙的建立和历代修缮的情况。每当我看到那块庙碑,就会想起家族中长辈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庙碑”:
岁月如梭,庙碑静立,
字迹斑驳,诉说往昔。
风霜雨雪,不改其志,
见证历史,传承不息。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寺庙,四周环绕着参天的古树,一块庙碑静静地立在庭院中央,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照在碑文上。耳边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远处僧人的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石刻文物也有存在,如埃及的方尖碑、印度的铭文石柱等,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记录着历史和**信息。
庙碑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石刻文物,也象征着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1.
【庙】
(形声。从广(yǎn),朝声。“广”与建筑物有关。本义: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作宗庙尊先祖貌也。-廟,尊先祖貌也。 、 《广雅·释天》-庙祧坛墠,鬼祭先祖也。 、 《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曰寝。 、 《礼记·月令》。注:“前曰庙,后曰寝。”-寝庙必备。 、 《周礼·祭仆》。注:“高祖以下也。始祖曰大庙。”-复于小庙。 、 《礼记·明堂位》。按,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天子明堂。 、 《战国策·齐策四》-庙成。 、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庙在山之西蔍,额曰“惠济”。 、 《搜神记》-至八月朝,诣庙中坐。 、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藏之于庙。
【组词】
少年告庙;庙视道士、 庙主、 庙见、 庙祝、 庙貌、 庙堂、 庙社
2.
【碑】
(形声。从石,卑声。本义:古时宫、庙门前用来观测日影及拴牲畜的竖石)。
竖石。
【引证】
《说文》-碑,竖石也。 、 《仪礼·聘礼》。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上当碑南陈。 、 《礼记·檀弓》-公室设丰碑。 、 《礼记·祭义》-君牵牲…既入庙门,丽(拴)于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