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7:52
“北庭”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北方的庭院或宫廷。在古代**,它可能特指位于北方的政治中心或宫廷所在地,如唐朝时期的北庭都护府,是管理西域地区的重要行政机构。
在文学中,“北庭”可能被用来象征权力、威严或边疆的遥远与神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历史或地理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它可能指特定的历史遗址或行政区域。
“北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北”指方向,“庭”指庭院或宫廷。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在的历史文化中,“北庭”可能与边疆的开拓、民族的融合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有关。它反映了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
“北庭”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与边疆的辽阔,带来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边疆的神秘感。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北庭”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边疆政策和民族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北庭”:
北庭月下,边疆的风, 古道的尘,历史的梦。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的北庭遗址,风沙中隐约可见古代的城墙和宫殿,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带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北庭”的词汇,但类似的词汇如“北方的宫廷”或“北方的庭院”在不同语言中也有相应的表达。
“北庭”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地理和政治结构,还激发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和探索。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庭】
(形声。从广,廷声。广(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庭,宫中也。 、 《荀子·儒效》-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藜棘树于中庭。
【组词】
庭落、 庭庑、 庭炬、 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