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21
夜景:指夜晚的景色,通常指的是城市、乡村、自然景观等在夜晚灯光照射下的景象。这个词汇强调了夜晚特有的氛围和视觉效果,如灯光、星光、月光等元素的组合。
夜景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由“夜”和“景”两个字组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夜景的概念逐渐丰富,从自然景观扩展到城市景观,成为摄影、旅游等领域的重要主题。
在不同的文化中,夜景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东方文化中,夜景常常与宁静、诗意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化中,夜景可能更多地与繁华、活力相关联。
夜景常常带给人一种宁静、浪漫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宁静、星空的浩瀚以及城市的灯火辉煌。这种联想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增强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海边欣赏夜景,海风轻拂,星光点点,那种宁静与美丽至今难忘。
诗歌: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
城市的灯火,如梦如幻。
月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
夜景如画,心随景动。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城市的高楼大厦在夜晚灯火通明,星光与灯光交相辉映。 听觉:夜晚的宁静中,偶尔传来远处的车声或海浪声,增添了一丝生活的气息。
在不同语言中,夜景的表达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nightscape”或“night view”与中文的“夜景”相似,但每个文化对夜景的感受和描述都有其独特之处。
夜景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夜晚的景色,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夜晚的美丽和氛围。通过对夜景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丰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