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19:51
词汇“北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北朔”字面意思是指北方边远的地方。其中,“北”指的是方向,即北方;“朔”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北方或北方的边远地区。
由于“北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边疆或寒冷的北方地区。
“朔”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包括新月、月初、北方等。在“北朔”中,它主要指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北方”或“北疆”等词汇。
在古代,“北朔”可能与边疆防御、军事征战等社会背景相关。它反映了古代对北方边疆的关注和治理。
“北朔”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荒凉、边疆战士的坚韧不拔等情感和形象。
由于“北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北朔”用于描述一个遥远、寒冷、充满挑战的地方,如在小说中描绘一个边疆小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覆盖着白雪的北方荒原;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低沉、悠长的旋律来表现“北朔”的荒凉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北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北方边远地区的类似表达。
“北朔”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朔,月一日始苏也。 、 《释名》-朔,月初之名也。 、 《白虎通·四时篇》-月言朔。 、 《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朔月奠。 、 《诗·小雅·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
【组词】
朔参官、 朔望之礼、 朔望之辰、 朔晦、 朔法、 朔数、 朔食、 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