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1:10
词汇“北寺狱”是一个较为特定的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历史文献中,特别是在描述宋代以前的监狱系统时。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北寺狱”字面意思是指位于北方的寺庙中的监狱。在古代**,特别是汉代至宋代,北寺狱是专门用于关押政治犯和重要罪犯的特殊监狱。这些监狱通常由朝廷直接管理,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
“北寺狱”一词源于古代**的行政和司法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更具体的法律术语所取代,如“诏狱”、“天牢”等。
在古代**,北寺狱是权力中心的一部分,反映了朝廷对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视。它也是权力斗争和政治清洗的象征。
提到北寺狱,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的政治迫害、权力斗争和严酷的司法制度,带来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
由于该词汇的特定历史背景,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但在历史研究和学术讨论中,了解北寺狱的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古代**的司法和政治制度至关重要。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北寺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设定,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监狱的阴暗氛围,可以创作出与北寺狱相关的视觉艺术作品。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沉重、压抑的旋律来表达北寺狱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特殊监狱也有存在,如欧洲中世纪的**裁判所,但具体名称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
“北寺狱”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对于理解古代*的司法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2.
【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 《一切经音义》-寺,治也,官舍也。 、 《三苍 》-寺,官舍也。 、 《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寺,官也。 、 《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令骑奴还至寺门。 、 《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城郭官寺。 、 左思《吴都赋》-列寺七里。
【组词】
寺正、 寺舍、 寺库、 寺省、 寺曹、 寺署、 寺卿、 寺棘、 寺丞
佛教的庙宇。
【引证】
《广韵》-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白马寺。 、 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组词】
寺宇、 寺刹、 寺主、 寺庵、 寺寝
3.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