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7:44
崇本抑末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崇尚根本,抑制末节”。它强调在处理事物时应该重视根本和基础,而不要过分关注细节或次要的部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指导人们在决策和行动时应该抓住问题的核心,而不是被表面的或不重要的因素所干扰。
在文学作品中,崇本抑末 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作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建议别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应该抓住关键点。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战略规划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同义词:抓大放小、重本轻末、本末倒置的反义词。 反义词: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轻重倒置。
崇本抑末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对于“本”与“末”的区分。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和《道德经》中,都有关于重视根本和基础的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凝练成了成语,用于指导实践。
在传统文化中,崇本抑末** 体现了对于事物本质的重视,这与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在社会管理和发展中,这个成语也被用来指导政策制定和执行,强调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深思熟虑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快节奏和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崇本抑末 这个成语来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不要被琐碎的细节所困扰,而应该关注问题的核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崇本抑末,深思熟虑,
不为浮华所动,坚守初心。
崇本抑末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下方的繁华世界,心中保持着对根本的执着。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focus on the essentials”或“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相似的。
崇本抑末 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它帮助我在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高我的沟通效率和决策质量。
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此古圣王~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崇,嵬高也。 、 《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融降于崇山。
【组词】
崇亘、 崇崖、 崇阿、 崇山、 崇崇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3.
【抑】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抑之欲其奥。
【组词】
抑按、 抑首、 抑搔、 抑扬
4.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