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1:58
崇墉百雉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崇、墉、百、雉。字面意思如下:
基本含义是指高大的城墙,形容城墙高大坚固,气势雄伟。
在文学作品中,崇墉百雉 常用来形容古代都城的宏伟和坚固,如在描述古代帝王都城的诗文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不常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文学作品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建筑学,可能会用来具体描述古代城墙的规模和结构。
同义词在描述城墙的坚固和宏伟方面相似,但各有侧重。反义词则描述城墙的破败和不堪。
崇墉百雉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城墙的描述,特别是在描述都城或重要城池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文学作品和历史研究中出现。
在文化中,城墙不仅是防御工事,也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崇墉百雉 体现了古代人对城墙高大坚固的追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防御需求和文化审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觉,联想到古代都城的雄伟和历史的厚重。它激发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敬畏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参观西安古城墙时,导游用崇墉百雉 来形容城墙的宏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建筑的壮观和历史的深远。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都城的诗时,我使用了崇墉百雉 来形容城墙的雄伟:
崇墉百雉立千年,
风雨不摧显威严。
古都遗韵今犹在,
历史长河映眼前。
想象一座崇墉百雉的城墙,可以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号角声、城墙上的旗帜飘扬,以及城墙下熙熙攘攘的市集景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mpregnable fortress”(坚不可摧的堡垒),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坚固和宏伟的概念。
崇墉百雉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城墙的物理特征,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于是当桥之北,规里许为斗城,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
桥的另一端可以望见~的宛平城。
1.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崇,嵬高也。 、 《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融降于崇山。
【组词】
崇亘、 崇崖、 崇阿、 崇山、 崇崇
2.
【墉】
(形声。从土,庸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墉,城垣也。 、 《易·解》-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 、 《左传·昭公十八年》-祈于四墉。 、 《诗·大雅·皇矣》-与尔监冲,以伐崇墉。
【组词】
墉基、 墉堞
3.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引证】
《说文》-百,十十也。 、 《淮南子·时则》-律中百钟。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百辆之迎、 百日、 百户
4.
【雉】
(形声。从隹,矢声。隹(zhuī),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雉有十四种。 、 《尚书大传》-雉者,野鸟。 、 《韩诗章句》-雉,耿介之鸟也。 、 《易·说卦》-离为雉。 、 《礼记·曲礼》-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 、 《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 、 《墨子·公输》-无雉兔鲋鱼。
【组词】
雉尾扇、 雉尾、 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