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29:31
“世纪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一个世纪的最后阶段,通常是指从某个世纪的90年代到该世纪结束的这段时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一个时代或时期的结束阶段,常带有某种终结、变革或危机的意味。
在文学中,“世纪末”常常被用来描述一种文化或社会的衰落感,如19世纪末的欧洲文学中,这个词常与颓废主义和悲观情绪联系在一起。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世纪末”来形容某个时期的结束,比如“20世纪末的科技革命”。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分析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
同义词“末期”和“终结”都强调了结束的意味,但“末期”更侧重于时间上的最后阶段,而“终结”则更多指事物的彻底结束。反义词“开端”和“起始”则与“世纪末”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新的开始。
“世纪末”这个词源于对时间的描述,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和情感色彩。在19世纪末,这个词在欧洲文化中开始流行,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危机紧密相关。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世纪末”常常与变革、危机或重大联系在一起。例如,20世纪末的冷战结束、全球化加速等,都使得“世纪末”成为一个充满变革意味的词汇。
“世纪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反思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转折点,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讨论历史课程时使用“世纪末”这个词来描述20世纪末的科技和文化的巨大变化,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纪末”:
在世纪末的余晖中,
旧梦与新光交织,
历史的书页轻轻翻过,
等待着未来的笔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黄昏或废墟的画面,传达出“世纪末”的萧瑟和结束感。在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哀愁或反思情绪的旋律,如某些古典音乐作品,来表达“世纪末”的情感。
在不同语言中,“世纪末”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一个时代的结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法语中,“fin de siècle”直接翻译为“世纪末”,并且在文化上也有类似的颓废和反思的意味。
通过对“世纪末”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丰富含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
3.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