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0:56
有始有卒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开始也有结束”,比喻做事有头有尾,不半途而废。这个成语强调了完整性和坚持的重要性。
有始有卒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这里的“有始有卒”是对“行必果”的一种解释,强调行动的完整性和结果的实现。
在传统文化中,坚持和完整性被视为重要的美德。有始有卒** 体现了这种价值观,鼓励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一贯性和持续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坚定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责任感和毅力。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完成一个长期项目时,同事们用“有始有卒”来鼓励我,让我感到团队的支持和动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有始有卒, 坚持之路,不问归途。”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条完整的道路或一个完成的画作。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持续的鼓声或坚定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it”或“see it through”,虽然不如“有始有卒”那样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但也传达了坚持和完成的概念。
有始有卒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坚持和完整性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
后十余年,忽下山归其家,复与妻子如旧……嗟乎,~者难矣哉!
1. 【有】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3. 【有】
4.
【卒】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