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0:20
有始有终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做事情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一贯性,不半途而废。它强调的是一种完整性和连续性,即在任何活动中都坚持到底,不中途放弃。
在文学作品中,有始有终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的特征,如一个角色在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不懈。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赞扬某人的坚持和毅力。在专业领域,如项目管理或教育,这个词强调了完成任务的重要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坚持不懈”更强调持续的努力,而“有始有终”则强调过程的完整性。
有始有终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行为和道德的强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成为表达坚持和完整性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有始有终** 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它强调了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肯定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人,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也要坚持到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长期的项目,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正是有始有终 的精神支持我坚持下来,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我学会了有始有终, 每一步虽艰难,但心中有光。”
视觉上,有始有终 让我联想到一条直线,从起点到终点,没有间断。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旋律,从头到尾连贯流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ck to one's guns”或“see something through”,它们都传达了坚持到底的意思,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有始有终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坚持的重要性,也激励我在生活中实践这一原则。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伏愿天地成造,有始有终,矜臣疲病,乞臣骸骨。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游看不起子夏的门人,认为他们只会教最低等的学问。子夏叹息道:君子教人的道理应该有先后次序,好比草木必须一一分类清楚,不能随心所欲乱教?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说了开头就能知道末尾
同学之间要~地保持友好关系。
1. 【有】
2.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
3. 【有】
4.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