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8:41
词汇“取重”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取重”字面意思可能是指“选择重要的事物”或“重视某事物”。在某些方言或特定领域中,它可能有着特定的含义,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文献支持,具体的定义可能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概念而创造的。在口语中,它可能出现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表示对某事物的重视。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可能需要创造性的解释:
同义词:重视、看重、珍视 反义词:轻视、忽视、不重视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无法追溯。它可能是由“取”和“重”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表示选择或重视重要的事物。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取重”可能被用来强调对某事物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强调实用主义或结果导向的语境中。
“取重”可能让人联想到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和深思熟虑的选择过程,给人一种稳重和负责任的感觉。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重视”或“看重”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取重”来表达对某事物的特别重视或选择: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在视觉上表达这个词,可能会使用一些象征性的图像,如天平、选择的手势等。
由于“取重”不是一个常见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rioritize”或“value”。
“取重”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能需要具体的语境来确定。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见词汇更为重要,但探索和理解不常见词汇也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