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19:42
取道:字面意思是指选择一条路线或途径。基本含义是在旅行或移动时选择特定的道路或路径。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取道”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旅行或冒险,强调选择的路线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取道”可能用于建议或描述具体的路线选择,如“我们取道高速公路回家”。 专业领域:在交通规划或物流管理中,“取道”用于描述最佳路线选择,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
同义词:选择路线、走捷径、绕道 反义词:迷路、误入歧途
“取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取”意为选择,“道”指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取道”常与旅行、探险和决策相关联,象征着选择和方向的重要性。
“取道”给人以规划和决策的联想,可能引发对未来路线和目标的思考,带有一定的积极和前瞻性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取道”来描述一次旅行中为了避免交通堵塞而选择的替代路线,这帮助我们节省了时间并享受了不同的风景。
诗歌:
在晨曦的指引下,我取道林间小径,
踏着露珠,追寻远方的呼唤。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持地图,站在分岔路口,选择一条道路前行。 听觉:可以联想到旅行者在选择路线时的自言自语或与同伴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取道”可以对应为“take a route”或“choose a path”,但其使用语境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取道”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不仅描述了具体的路线选择,还隐含了决策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深度。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