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5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58:30
三鞠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三次鞠躬。在传统文化中,这是一种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行为,通常在正式场合或对长辈、贵宾表示敬意时使用。
三鞠躬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具体的礼仪形式有所变化,但三鞠躬作为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一直保留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三鞠躬是一种重要的礼仪,体现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虽然礼仪形式有所简化,但三鞠躬在某些正式场合仍被视为必要的礼节。
三鞠躬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情感联想。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联想到家庭聚会、学校典礼等场合的正式礼仪。
在参加婚礼或葬礼时,我曾亲眼目睹并参与了三鞠躬的仪式,感受到了其传递的深厚情感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三次鞠躬,向大地致敬,感恩万物生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庄重的音乐背景下,整齐地进行三次鞠躬的场景,传递出一种肃穆和尊敬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礼仪行为有日本的“三鞠躬”(三度のお辞儀),虽然具体形式和含义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礼仪的重视。
三鞠躬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礼仪行为,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和传达文化精髓。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揖】
(形声。从手,咠(qì)声。本义:拱手行礼)。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
【组词】
揖客、 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