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3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37:24
三摩地(Samadhi) 是一个源自梵文的术语,字面意思是“合一”或“集中”。在中,它指的是一种深度的冥想状态,其中个体的意识与宇宙的普遍意识融为一体,达到一种超越日常思维和感知的境界。
三摩地源自梵文“समाधि”(samādhi),最初在古代印度哲学中使用,后来被吸收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修行目标。随着的传播,这个词也被引入到其他亚洲语言中。
在**文化中,三摩地是修行的最高目标之一,代表着精神上的觉醒和超越。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增加,三摩地也成为冥想和瑜伽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三摩地这个词给人一种深邃、宁静和超越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泊、深邃的星空和内心的平和。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冥想 retreat 中体验到类似三摩地的状态,那是一种深度的平静和与自我及周围世界的和谐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摩地:
在静默的湖畔,我寻找三摩地,
心灵之光,穿透黑暗的夜。
合一的瞬间,宇宙与我,
在无声的对话中,找到了永恒的契约。
结合图片,三摩地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画或冥想者的形象。在音乐中,它可能与缓慢、深沉的冥想音乐相关联,如 Tibetan 颂钵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教的“合一”(Union with God)或道教的“天人合一”(Unity with the Tao)。
三摩地是一个深奥且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在**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现代冥想和精神实践中发挥着作用。了解和探索三摩地,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知识,也加深了我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理解。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摩】 用手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抚摩。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1. 【三摩】 三昧; 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