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13:35
“三翻四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反复多次,形容事情或态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的行为或决策缺乏稳定性,经常改变主意。
“三翻四覆”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反复无常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稳定性和坚持被视为美德。因此,“三翻四覆”这个成语往往带有贬义,暗示缺乏决心和责任感。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可靠和不确定性。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经常改变主意或策略的人。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的工作计划和决策总是三翻四覆,这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三翻四覆,花开花落无常。”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不断变化的天气或风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不断变化的音乐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ip-flop”或“change one's mind frequently”,但这些表达没有“三翻四覆”那样强烈的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
“三翻四覆”这个成语在描述反复无常的行为时非常有力。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因此革命的文学者,就不但应该留心迎面的当然,还必须防备自己一面的~的暗探了。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翻】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王维《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组词】
翻泊、 翻翔、 翻簸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覆】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见若覆夏屋者矣。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组词】
覆盆、 覆手、 覆杯、 覆水、 覆篑、 覆醢、 覆酱烧薪、 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