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三缄其口

时间: 2025-04-28 06:04:52

三缄其口

基础信息

【三缄其口】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4:52

基本定义

“三缄其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嘴巴用三道封条封住,比喻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保护信息或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人们选择保持沉默。

语境分析

  •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如政治压力、个人安全、道德约束等)而选择沉默的人物形象。
  •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非常谨慎,不愿意透露信息。
  • 专业领域:在法律、政治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因为保密协议或策略需要而保持沉默的个体或团体。

示例句子

  1. 在会议上,他三缄其口,不愿意透露任何关于项目进展的信息。
  2. 面对记者的追问,政府发言人三缄其口,显然是在等待上级的指示。
  3. 在那个敏感的时期,他选择了三缄其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守口如瓶、缄默不言、闭口不谈。这些词汇都强调了保持沉默或不透露信息的特点。
  • 反义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畅所欲言。这些词汇则强调了说话的自由和流畅。

词源与演变

“三缄其口”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三缄其口,而心窃语之。”原意是指虽然表面上不说话,但内心却在暗自思考或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强调外在的沉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保持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智慧或策略。在特定的社会或政治环境中,选择“三缄其口”可能是为了避免冲突或保护自己。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谨慎、深思熟虑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需要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以及那些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冷静和自制的人。

个人应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我需要在敏感的商业谈判中保持沉默,以避免透露过多信息。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三缄其口”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暴的中心,我三缄其口,
内心的火焰,静静燃烧。
言语的利剑,藏于鞘中,
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个沉默的会议室,人们面无表情,只有偶尔的纸张翻动声。这种场景可以与“三缄其口”联系起来,强调沉默和谨慎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ep one's lips sealed”或“tight-lipped”,都表达了保持沉默的意思,但“三缄其口”更具有形象性和文化特色。

反思与总结

“三缄其口”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提醒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沟通的时机和方式。

【三缄其口】的来源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三缄其口】的引证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三缄其口】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三缄其口】的相关字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缄】 (形声。糸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 同本義。
【引证】 《説文》-缄,束篋也。 、 《广雅》-缄,索也。 、 《庄子·胠篋》。释文:“绳也。”-则必摂缄滕。 、 《汉书·外戚传》。注:“束篋之绳也。”-使客子解篋缄未已。 、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摄缄縢。
【组词】 缄縢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相关问答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泛 清泚 清泉 清治 清油 清汤寡水 清汤 清污 清江曲 清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恶直丑正 五星联珠 机解 飠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之字 艮字旁的字 花落谁家 蜀鸡 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二八年华 八字旁的字 见弹求鸮 蒹葭伊人 镇山太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