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06
词汇“三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的官制体系。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三署”在古代**官制中指的是三个主要的官署或部门。具体来说,它可能指的是中央政府的三个重要机构,如汉代的“三公九卿”中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职位分别掌管军事、民政和水利。
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三署”通常出现在讨论政府结构和官员职责的语境中。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古代社会的政治风貌或官僚体系。在现代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历史学或古代官制研究中。
“三署”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朝代的三署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中央政府的三个主要机构。
在**古代社会,三署代表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官僚体系的分层。它们在维护国家秩序和执行政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对于现代人来说,“三署”可能唤起对古代**官僚体系的复杂性和历史深度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政治运作的好奇和探究。
由于“三署”是一个历史术语,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然而,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了解三署的概念对于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结构至关重要。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使用“三署”来描绘古代官员的生活和职责,增强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结合古代**的宫廷音乐和服饰,可以创造出与“三署”相关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概念。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于“三署”的政府机构概念,如罗马帝国的“三头政治”(Triumvirate),但具体职能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不同。
“三署”作为一个历史术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社会和政治生活。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署】
(形声。从网,者声。部署任务,各有系统,故从网。本义:布置;部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署,都署有所系属。 、 《广雅》-署,置也。 、 《国语·鲁语》-署位之表也。 、 《汉书·高帝纪》-部署诸将。
【组词】
部署、 署用、 署事、 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