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5: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5:19:57
“三番四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反复多次,形容做事反复无常,缺乏决断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做决定或处理事情时犹豫不决,反复改变主意。
在文学作品中,“三番四覆”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性格描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某人决策不果断,或者在讨论策略时提醒对方要避免反复无常。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决策过程中的犹豫和不确定性。
“三番四覆”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数字“三”和“四”的特殊用法,常用来表示多次或多样。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反复无常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果断和坚定被视为美德,而“三番四覆”则常常带有负面色彩,反映了社会对于决策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视。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犹豫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团队合作和个人信誉。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项目决策上三番四覆,导致团队士气低落,最终影响了项目的成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番四覆的思绪,如秋风中的落叶,飘摇不定。”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象征着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lip-flop”或“indecisive”,但它们在语义和用法上与“三番四覆”有所不同。
“三番四覆”这个词汇在描述反复无常的行为时非常有力,它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果断和坚定。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效率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先帝焦于求治,刻于理财,渴于用人,骤于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番四覆,夕改朝更。
鲁迅《书信集·致阮善先》:“其实杨在上海,最早不能用真姓名发表文章的了,因为大抵知道他为人~,不要看他的文章。”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番】 姓。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覆】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见若覆夏屋者矣。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楚辞·天问》-覆舟斟寻。 、 《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庄子·德充符》-虽天地覆坠。 、 《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组词】
覆盆、 覆手、 覆杯、 覆水、 覆篑、 覆醢、 覆酱烧薪、 覆瓶
1. 【三番】 轮流三次; 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