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16:13
感戴莫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其中,“感戴”指的是深深地感激,“莫名”则表示无法用言语或名字来表达。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超越言语的深厚感激之情。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感戴莫名”常用于描述人物对某种恩惠或帮助的深切感激,尤其是在那些无法用物质回报的情境中。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感激,尤其是在那些特别感人的时刻。
专业领域: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个体对他人帮助的深刻情感反应。
同义词: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感激不尽
反义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感戴莫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强调的是一种深切的感激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和情感表达中仍然保持其重要性。
在**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因此,“感戴莫名”这个成语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道德责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感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帮助的人,以及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深切感激。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健康问题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全力支持,我对他的帮助感戴莫名,这种情感超越了简单的感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星光下,我感戴莫名,/ 你的善意如夜空中的星辰,/ 照亮我前行的路。”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微笑的面孔。听觉上,可能是一首温柔的钢琴曲,表达深深的感激和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words”或“indescribable gratitud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激之情。
“感戴莫名”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帮助我更好地表达深切的感激之情。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感恩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3.
【莫】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 、 《广雅》-莫,夜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 《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 、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 、 《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 、 《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 、 《书·洪范》-星辰莫同。 、 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 、 《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