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03:22
感激涕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感激而流泪。基本含义是指非常感激以至于感动得流泪,形容感激之情的深切和强烈。
在文学作品中,感激涕零 常用来描绘人物对恩情的深切感激,如在古典小说或历史故事中描述臣子对君主的忠诚感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表达对他人帮助或善意的极度感激。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情感反应的强烈程度。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感激的程度和方式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感态度。
感激涕零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出现在较为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感激涕零** 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感恩”和“报恩”的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表达感激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这个词汇因此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感动,联想可能包括感恩节、帮助他人的场景或是历史上的忠诚故事。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在困难时刻得到朋友的帮助,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甚至感动得流泪,这时感激涕零 这个词汇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感激涕零,友情的温暖如阳光洒满心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困难后相拥而泣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温馨感人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ears of gratitude" 或 "overwhelmed with gratitud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感激涕零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也反映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沟通的深度和情感的传达。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贾政听了,~,叩首不已。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阴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未能继承父职,就率军反叛,纵兵烧杀抢掠。宰相裴度率军讨伐,李朔自告奋勇担当平淮西叛乱的重任,率骑兵攻入吴元济的巢穴并活捉了他。百姓对官军感激得掉下眼泪来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3.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
4.
【零】
(形声。从雨,令声。本义:下雨。指落细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零,余雨也。 、 《诗·豳风·东山》-零雨其濛。
【组词】
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