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0: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0:01:11
“暴亡”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突然且意外的死亡。它强调了死亡的突发性和非预期性,通常不涉及自然衰老或长期疾病导致的死亡。
在文学作品中,“暴亡”常用来营造紧张或悲剧的氛围,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某个人的突然去世,带有一定的震惊和遗憾情绪。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法医学,“暴亡”可能涉及对死因的调查和分析。
同义词:猝死、暴毙、突然死亡
反义词:自然死亡、寿终正寝
“暴亡”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暴”和“亡”两个字组成。“暴”字在这里表示突然和猛烈,“亡”字表示死亡。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战争中的突然死亡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意外死亡。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暴亡”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常用于描述不幸或悲剧性的。在社会新闻中,暴亡**往往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涉及对生命价值和社会安全的反思。
“暴亡”这个词给人带来强烈的悲伤和震惊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逝者家属的同情和哀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直接使用“暴亡”这个词,但它在我们听到或读到相关新闻时,会引发我们对生命和安全的深刻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暴亡”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晨曦初露,生命如花,
暴亡一瞬,凋零无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突然死亡场景的画面,如车祸现场或自然灾害后的景象。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悲伤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暴亡”带来的情感冲击。
在英语中,“sudden death”或“unexpected death”可以对应“暴亡”。不同文化对死亡的态度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暴亡”所传达的突然性和意外性是普遍存在的。
“暴亡”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生命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死亡的词汇,也是对生命价值和社会安全的一种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暴亡”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讨论与死亡相关的话题。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