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4:37
“捶胸顿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捶打胸部,用脚跺地。这个动作通常表达极度的悲痛、悔恨或愤怒。基本含义是指情绪激动到了极点,无法自控。
“捶胸顿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在极度悲痛时的自然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口语中,成为表达极端情绪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常与儒家文化中的“礼”和“节”相联系,强调在极端情绪面前仍需保持一定的自制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描述情绪的爆发。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同情和理解。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错过了一个重要的面试机会,感到非常后悔和愤怒,几乎想要捶胸顿足。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影婆娑,他捶胸顿足,悔恨交加,月光下,泪痕斑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月光下捶胸顿足的场景,背景音乐可以是悲伤的小提琴曲,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ating one's breast”,虽然也有悲痛的含义,但没有“顿足”的部分,因此在表达情绪的激烈程度上略有不同。
“捶胸顿足”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极端情绪,还让我意识到语言在传达情感时的力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孔明说罢,触动玄德衷肠,真个~,放声大哭。
1.
【捶】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捶,以杖击也。 、 《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捶笞膑脚。
【组词】
捶鼓;捶衣裳;捶楚
2.
【胸】
(形声。从肉,匈声。本作“匈”,胸是后起字。本义:胸膛)。
同本义。
【引证】
《素问·腹中论》-胸满腹胀。 、 宋·宋慈《洗冤录》-两手紧抱胸前。
【组词】
胸雪
3.
【顿】
(形声。从页(xié),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顿,下首也。 、 《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二曰顿首。
【组词】
顿颡、 顿筑、 顿头、 顿膝
4.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