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9:33
“捶床捣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力捶打床和枕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极度悲伤时,无法入睡,只能通过捶打床和枕头来发泄情绪。
“捶床捣枕”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源自古代人们对情绪宣泄的一种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极度情绪波动时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情绪的表达往往受到一定的约束,因此“捶床捣枕”这样的行为被视为一种较为极端的情绪宣泄方式。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极端情绪时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极度痛苦或愤怒时的无助和绝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整夜捶床捣枕的情况。这让我意识到情绪宣泄的重要性,以及找到健康宣泄方式的必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捶床捣枕”融入到描述夜晚的寂静和内心的痛苦中:
夜深人静,星光黯淡,
捶床捣枕,泪湿枕巾。
心碎无声,梦断何处,
唯有月光,伴我孤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的房间里,用力捶打床和枕头,泪水模糊了视线。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伤或愤怒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情绪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r one's hair out”或“pull one's hair out”,用来形容极度愤怒或焦虑。这些表达虽然在行为上与“捶床捣枕”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相似性。
通过对“捶床捣枕”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情绪宣泄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风流鬼无奈……这一晚捶床捣枕,翻来翻去,如何睡得着。
《捉鬼传》第七回:“这一晚~,翻来覆去,如何睡得着。”
1.
【捶】
(形声。从手,垂声。本义:棒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捶,以杖击也。 、 《荀子·正论》。注:“捶笞皆杖击也。”-捶笞膑脚。
【组词】
捶鼓;捶衣裳;捶楚
2.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
3.
【捣】
(形声。从手,岛声。本义:捣,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捣”。-擣,手推也。一曰,筑也。 、 《仪礼·有司彻》-擣肉之脯。 、 《礼记·杂记》注-所以捣郁也。 、 《齐民要术·种谷》-捣麋鹿羊矢(屎)。 、 唐·李白《捣衣篇》-夜捣戎衣向明月。
【组词】
捣碓、 捣嗓子、 捣蒜打、 捣磕
4.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