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23:38
成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形成一列或一行,通常用来描述人或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行。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状态。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成行”常用来描绘整齐的队列或有序的场景,增强画面的秩序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成行”来形容排队或物品的整齐排列。 专业领域:在军事或组织管理中,“成行”可能特指队伍的整齐排列或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义词:排列、成列、有序 反义词:散乱、无序、杂乱
“成行”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成行”常常与秩序、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系。在社会活动中,整齐的成行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和效率的体现。
“成行”这个词汇给人以整齐、有序的感觉,可能会联想到军队、学校或组织中的纪律性。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来一种安定和秩序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组织活动时使用“成行”这个词汇来指导参与者如何有序地排列,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中,树木成行,影子交织成诗。”
想象一下整齐的树木成行排列在道路两旁,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形成斑驳的光影。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或有序的自然景观。
在英语中,“成行”可以对应为“in a row”或“in a line”,但其使用语境和文化联想可能与中文中的“成行”有所不同。
通过对“成行”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有序排列的词汇,也反映了文化中对秩序和纪律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