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4:50
桌裙:桌裙是指围绕在桌子边缘的一种装饰性布料,通常用于遮盖桌子的边缘或底部,起到装饰和保护的作用。它可以用在家庭餐桌、宴会桌、会议桌等各种场合。
桌裙这个词源于对桌子装饰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桌裙的设计和材质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简单的布料到复杂的蕾丝和绣花,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工艺的进步。
在不同的文化中,桌裙可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一些文化中,桌裙是家庭温馨和传统的象征,而在商业环境中,它可能代表专业和正式。
桌裙往往让人联想到家庭聚餐、节日庆典和正式场合,它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馨、庄重和喜庆。
个人可能会在家庭聚会时特别挑选桌裙,以营造节日氛围,或者在商务场合选择简洁大方的桌裙,以展现专业形象。
在诗歌中,桌裙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褶皱”,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角色情感变化的隐喻。
桌裙的材质和颜色可以引发不同的视觉联想,如柔软的棉布让人想到温暖,而光滑的丝绸则让人想到奢华。听觉上,桌裙可能与餐具的碰撞声或人们的谈笑声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的文化中,桌裙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使用习惯。例如,在英语中可能被称为“tablecloth”或“table runner”,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有更具体的词汇。
桌裙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桌子的装饰,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1.
【桌】
(形声。从木,卓省声。桌字本作“卓”。卓有高而直立之义。后来人们又根据“棹”是木制的特点另制“桌”字。俗又作“棹”。本义:桌子)。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一桌,一椅。
2.
【裙】
(形声。从衣,君声。《说文》从“巾”。本义:下裳,古代男女都有下裳)。
古指下裳,今专指裙子。
【引证】
《说文》-裙,下裳也。 、 《释名》-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 《乐府诗集·陌上桑》-缃绮为下裙。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揽裙脱丝履。 、 唐·杜甫《石壕吏》-出入无完裙。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血色罗裙翻酒污。
【组词】
连衣裙;连衫裙;围裙;短裙;超短裙;裙布钗荆、 裙袄、 裙门、 裙刀、 裙幄、 裙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