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9:10
告讦(gào ji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揭发、告发他人的隐私或错误。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指代揭发他人的罪行或不当行为,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为它涉及到揭露他人的隐私或秘密。
在文学作品中,告讦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揭露另一个角色的秘密,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如复仇、争权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政治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举报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审查中,告讦可能指的是正式的举报或揭发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告讦更侧重于揭露隐私或秘密,而揭发和举报可能更侧重于揭露违法行为。
告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揭露他人的隐私或错误——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告讦**往往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涉及到揭露他人的隐私。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揭露腐败或违法行为时,告讦可能被视为一种正义的行为。
告讦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涉及到揭露他人的隐私或秘密。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或恐惧,因为它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或社会地位的下降。
在现实生活中,告讦可能涉及到举报违法行为或揭露不公正的行为。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目睹了不公正的行为而选择告讦,以此来维护正义。
在诗歌中,告讦可以被用来描述一种内心的挣扎或道德的抉择:
心中有话难言说,告讦之声在耳边。 是非曲直谁来断,一纸诉状泪涟涟。
告讦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举报信的书写或秘密会议的场景。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法庭上的律师或举报信的纸张;听觉上,可能会想到辩论的声音或秘密会议的低语。
在英语中,告讦可以对应到“denounce”或“expose”等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告讦在中文中的使用情况类似,都涉及到揭露他人的隐私或错误。
告讦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它涉及到揭露他人的隐私或错误。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告讦可能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告讦的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表达和理解相关概念非常重要。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讦】
(形声。从言,干声。本义: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阴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讦,面相斥罪相告讦也。 、 《论语》。皇疏:“谓面发人之阴私也。”-恶讦以为直者。 、 《汉书·贾谊传》-所上者,告讦也。 、 《汉书·赵广汉传》-吏民相告讦。
【组词】
讦发、 讦告、 讦奏、 讦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