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18
师不宿饱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老师不能总是吃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老师或导师因为忙于教导学生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它强调了教师职业的辛苦和奉献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师不宿饱 常用来赞扬教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忙于帮助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在教育领域,这个成语强调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和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师不宿饱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所有类型的导师和指导者,不仅仅是学校教师。
在文化中,教师一直被视为非常崇高的职业。师不宿饱** 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辛勤工作的认可和尊重。这个成语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教师形象。它唤起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敬意和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遇到过许多师不宿饱的老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这些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师不宿饱,烛光下的身影,
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心田。
想象一个深夜的教室,灯光下老师仍在批改作业,这个场景与师不宿饱 的含义相呼应。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温馨而感人的旋律,如钢琴曲,来表达这种奉献精神。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rning the midnight oil”(熬夜工作),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表达了类似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
师不宿饱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教师职业的辛苦和奉献。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中的重要词汇,也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尊重和赞扬。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珍惜和感激那些为我付出的人。
1.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宿】
星座的古名。星宿 。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
【引证】
《列子》-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
【饱】
(形声。从食,包声。本义:吃足)。
同本义。与“饥”相对。
【引证】
《说文》-饱,厌也。 、 《广雅》-饱,满也。 、 《诗·小雅·执竞》-既醉既饱。 、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丰年)终身饱。 、 唐·韩愈《杂说》-食不饱,力不足。 、 清·周容《芋老人传》-生为之饱。
【组词】
酒足饭饱;饱食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