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4:33
榷税(què shu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专卖税”或“专营税”。它指的是政府对某些特定商品或服务实行专营权,并从中征收的税款。这种税收通常适用于盐、酒、烟草等商品,政府通过控制这些商品的生产、销售和分配来获取财政收入。
榷税一词主要在经济、财政和法律领域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历史时期的税收制度或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政府税收政策或历史经济制度时,专业人士可能会使用。
同义词:专营税、专卖税、特许税 反义词:普通税、一般税
榷税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即政府对特定商品的专营和征税。
在**历史上,榷税制度曾广泛应用于盐、酒等商品,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制度反映了古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干预,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
榷税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税收制度和政府的财政政策,给人一种历史感和权威感。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与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收政策相关联,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在日常生活中,榷税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历史、经济学或法律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讨论古代**的经济制度时,榷税是一个关键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将榷税融入到对历史或财政政策的描绘中:
盐榷税,古道长, 财政源,国库强。 烟酒专,税收广, 历史深,政策详。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古代盐场或酒坊的场景,以及政府官员征收榷税的情景。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古代税收制度的历史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税收制度也有存在,例如欧洲历史上的盐税(Gabelle)和酒税。这些制度在不同文化中的实施和影响各有特点,但都体现了政府对特定商品的控制和征税。
榷税这个词在理解和分析古代和现代的税收制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揭示了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在学*语言和历史时,深入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文化和政策。
1.
【榷】
(形声。从木,寉(hè)声。本义:独木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故亦名石杠。”-榷,水榷横木,所以渡者也。 、 《广雅·释室》-榷,独梁也。 、 《初学记》-独木之桥曰榷。
2.
【税】
(形声。从禾,兑(duì)声。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税,租也。 、 《急就篇》注-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 《大戴礼记·主言》-税十取一。 、 《汉书·食货志》。注:“税者,田租也。”-有税有赋。 、 《周礼·掌交》-论九税之利。 、 《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