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3:07
词汇“了然于中”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件事情或情况完全明白,心中有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了然于中”字面意思是心中完全明白,清楚地知道某件事情。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情况的深刻理解和内在的把握。
“了然于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了然”意为明白,“于中”意为在心中。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的修养和对外界事物的深刻理解。因此,“了然于中”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通过内心的修炼和经验的积累,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智者、经验丰富的人士。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带有一种自信和从容不迫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商业谈判中使用“了然于中”来形容自己对市场情况的深刻理解,这帮助我在谈判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了然于中,世事如棋,一步一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智者在沉思,周围是复杂的图表和数据,表现出他对情况的深刻理解。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沉稳、深邃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来增强这种深思熟虑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或“be fully aware 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了然于中”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体现了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还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经验的积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夫经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1. 【了】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