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06:35
词汇“生身”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或古文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生身”进行分析:
“生身”字面意思是指“出生的身体”,通常用来指代一个人的肉体或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指代一个人的出身或血统。
“生身”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它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出身”、“身体”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出身往往被看作是其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生身”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用以描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背景。
对于我来说,“生身”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历史感和沉重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中身份和血统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命运。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生身”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阅读中。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能会用到“生身”来表达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或对身份的思考:
在时光的长河中,
我寻找着生身的痕迹,
那古老的血脉,
流淌在每一寸肌肤。
“生身”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家族谱系图,或者是一些描绘古代贵族生活的绘画作品。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吟诵或讲述家族历史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生身”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birth body”或“birth origin”。
“生身”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个人身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学*语言和文学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