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4:17
画脂镂冰 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油脂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无用功,因为油脂和冰都是易融化的物质,无法保持画作或雕刻的持久性。
在文学作品中,画脂镂冰 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毫无成效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或无效的努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策略或计划缺乏实际效果。
画脂镂冰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画脂镂冰,非良工也。”意指在油脂和冰上作画雕刻,不是好工匠所为,因为这种工作无法持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任何形式的无效努力。
在传统文化中,画脂镂冰** 反映了人们对效率和实用性的重视。这个成语提醒人们要避免无谓的努力,强调行动的实际效果和长远价值。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失望的感觉,因为它揭示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不匹配。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勤奋但实际上没有成果的努力,引发对效率和目标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项目,尽管团队付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策略不当或资源不足,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这时画脂镂冰 这个成语就非常贴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画脂镂冰空费力, 梦醒时分泪满襟。 徒劳无功心已碎, 何日方能见真金?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融化的冰上雕刻,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作品逐渐消失。这种场景带来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hiseling ice" 或 "painting on water",虽然不如画脂镂冰 这个成语那样精确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无用功的概念。
画脂镂冰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深思熟虑,确保我们的努力能够产生实际的成果。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无效努力的含义。
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非若前世一偏一曲之士,~,角无用之空文,徒为耳目之观者也。
1.
【画】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yù),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 、 《左传·襄公四年》-画为九州。 、 《汉书·地理志上》-画壄分州。
【组词】
画野分疆、 画土分贡、 画地、 画界
2.
【脂】
(形声。从肉,旨声。本义:动植物所含的油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脂,戴角者脂,无角者膏。 、 《易·本命》-有羽者脂。 、 《广苍》-脂,肪也。 、 《礼记·内则》。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脂膏以膏之。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周礼·考工记·梓人》-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
【组词】
脂灰、 脂水、 脂炬、 脂韦
3.
【镂】
(形声。从金,娄声。本义:可供雕刻的坚铁)。
金刚钻。
【引证】
《书·禹贡》。孔传:“镂,刚铁。”-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4.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