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3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32:33
削觚为圆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方形的觚(古代的一种酒器)削成圆形的。这个成语比喻改变事物的本质或特性,使其适应新的环境或要求。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适应或妥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原则或立场。
在文学作品中,削觚为圆 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或立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压力或诱惑下改变初衷。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削觚为圆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削觚而圆之,孰云其不善?”这句话原本是用来形容改变器物的形状,后来引申为改变原则或立场。
在传统文化中,削觚为圆**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不同情况下寻求平衡和适应。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的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妥协和放弃原则。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在压力下不得不改变自己初衷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在职业发展和个人兴趣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最终我不得不削觚为圆,选择了更稳定但不太感兴趣的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 削觚为圆 融入到描述人生选择的诗句中: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我削觚为圆,
放弃了梦想的方觚,
换取了现实的圆润。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工匠正在将一个方形的觚削成圆形,这个过程可以带来一种转变和适应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削木头的声音,象征着改变和适应的过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nd over backwards" 或 "compromise",都表达了为了适应或达成一致而做出的努力或让步。
削觚为圆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适应环境或达成目标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或立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个人经历。
盖在于乘均轴之枢,握刀尺之要,划邪为正,削觚为圆,能使善之必迁,不谓恶之尽无。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觚】
(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 《仪礼·特牲礼记》。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二觚。 、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执觞觚杯豆而不醉。 、 《仪礼·燕礼》-坐取觚洗。 、 《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红楼梦》-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组词】
觚不觚、 千盅百觚;美人觚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