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6-10 16:2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10 16:20:10
词汇“品而第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其字面意思是通过品尝来区分等级或优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通过细致的体验或评价来区分事物的优劣或等级。
“品而第之”的字面意思是品尝并区分等级。这里的“品”指的是品尝、体验或评价,而“第”则是指等级、次序。
“品而第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食物和饮品,也扩展到艺术、文学等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品味和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精致、高雅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专业、细致和深度的评价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葡萄酒品鉴会,当时专家们就是通过“品而第之”的方式来评价每一款酒的品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品而第之,酒香四溢,心随风起。”
想象在一个安静的品酒室,柔和的灯光下,专家们轻轻摇晃酒杯,细细品味,这个成语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优雅和宁静的。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aste and judge”,虽然意思相近,但“品而第之”更强调等级和优劣的区分。
“品而第之”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事物细致评价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品质和等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坚亲临太学,考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
1.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