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7:49
削足适履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削短脚趾以适应鞋子的大小。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顾客观实际,勉强迁就,以求得某种不合理的适应。它强调的是一种不顾实际情况,只为了适应某种规定或条件而做出不合理牺牲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顾现实条件,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一致性或符合某种标准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为了适应某种环境或规则而做出不必要的牺牲。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适应性问题,特别是在组织变革或个人发展中。
同义词: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反义词: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同义词“矫枉过正”和“因噎废食”都表达了过度调整或牺牲的意思,但“削足适履”更强调的是为了适应某种外部条件而做出的不合理牺牲。反义词“量体裁衣”和“因地制宜”则强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
“削足适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中,原文是“削足以适履,杀头以适冠”,用来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的愚蠢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使用的语境和范围有所扩大。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拘泥于形式,不顾实际效果的行为。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决策。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必要的牺牲和愚蠢的行为。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适应某种不合理的规则或标准而做出牺牲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为了适应某种社交环境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的情况,这让我想到了“削足适履”这个成语。它提醒我,在面对不合理的规则或环境时,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适应。
在诗歌中,可以将“削足适履”融入到描述一个人为了追求某种理想而做出不必要牺牲的情景中:
他削去脚趾,只为那梦中的履,
不顾疼痛,只为那虚幻的冠。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削去自己的脚趾,以适应一双过小的鞋子。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刀具切割的声音,以及那个人因为疼痛而发出的呻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思是因愤怒或报复而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个表达与“削足适履”在字面上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为了某种不合理的理由而做出不必要牺牲的意思。
通过深入学“削足适履”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合理的规则或环境时,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适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批评。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是借用,就难免有“~”和“挂一漏万”的毛病了。
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弃疾杀死太子禄。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1.
【削】
削弱,削减。
【引证】
《韩非子·五蠹》-辩智而鲁削。 、 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兵挫地削。 、
徒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石崖侧削。
【组词】
削壁(徒削的山崖)——现专用于合成词中,如“剥削”、“削减”、“瘦削”义同“削(xiāo)”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适】
(形声。从辵(chuò),啻(chì)声。本义:往,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曰:“往自发动言之,适自所到言之。”-適,之也。 、 《汉书·高帝纪》-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 、 《史记·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 、 《尔雅》-适,往也。 、 《书·盘庚》-民不适攸居。 、 《诗·小雅·四月》-爰其适归。 、 《诗·魏风·硕鼠》-适彼乐土。 、 《周礼·小行人》-使适四方。 、 《礼记·内则》-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 宋·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组词】
无所适从;何适;适秦;适远、 适野
4.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