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08:25
定军山:定军山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一座山,位于勉县城南5公里的温泉乡境内。它因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山驻军而得名,是著名的历史名山。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定军山常被用作历史背景,描绘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或诸葛亮的智谋。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定军山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景点或历史教育的话题。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军事学领域,定军山可能被研究其战略位置和历史战役的影响。
同义词:无明显同义词,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反义词:无明显反义词,因其特定的历史意义。
词源:定军山得名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驻军,稳定军心,故名“定军山”。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军山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代表着智慧和战略。
文化意义:定军山在文化中象征着智慧和战略,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影响**:定军山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情感反应:提到定军山,可能会联想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概。 联想:可能会想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和历史的沧桑感。
经历或故事:在参观定军山时,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诸葛亮的智慧,深受启发。
诗歌:
定军山上风云起,
诸葛布阵显神机。
千古英雄今何在,
唯留青山伴古迹。
视觉联想:定军山的图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苍翠的山林和古老的战场遗址。 听觉联想:可能会想象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回荡在山谷中。
跨文化意义: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理解。
理解:定军山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名词。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定军山的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
3.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