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1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13:44
定则:这个词通常指的是确定不变的规则或原则,是经过验证并被普遍接受的指导性准则。在科学、法律、社会等领域,定则往往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是行为或思考的依据。
定则一词源于汉语,由“定”和“则”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定”意味着确定、稳定,“则”则指规则或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确定规则的词汇。
在**文化中,定则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相联系,强调社会秩序和规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定则更多地体现在法律、道德和职业规范中,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定则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秩序、权威和不可违背的原则,有时也可能带来一种束缚或限制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定则无处不在。例如,交通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定则,它保证了道路的安全和秩序。
在诗歌中,定则可以被用来象征不可逾越的界限:
星辰遵循着宇宙的定则, 在夜空中绘出永恒的轨迹。
定则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严谨的实验室或庄重的法庭。在听觉上,它可能与严肃的演讲或法律宣读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与“定则”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principle”或“rule”。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强调了规则和原则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差异。
定则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同时也是科学探索和法律实践的基础。通过对定则的学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理解世界。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