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7:55
词汇“定光”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术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来源和相关文化背景出发。
“定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固定光明”或“稳定的光”。在中,“定”通常指禅定,即心念的集中和稳定,“光”则可能象征智慧或觉悟。因此,“定光”在语境中可能指通过禅定达到的智慧之光。
在文学作品中,“定光”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稳定而明亮的状态,如“心境如定光般清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哲学讨论中。
“定光”可能源自经典,随着文化在的传播而逐渐为人所知。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可能只在特定的或哲学文本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定光”这样的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在探讨**文化或禅修实践时,可能会被提及。
对于有**背景或对禅修有兴趣的人来说,“定光”可能唤起一种宁静、智慧和觉悟的情感。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让人联想到光明、清晰和稳定。
由于“定光”不是一个日常高频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然而,在参与禅修或阅读**文献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如定光,穿越尘世的迷雾,照见内心的净土。”
视觉上,“定光”可能让人联想到一束明亮而稳定的光线,照亮黑暗的空间。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禅修环境中的钟声或诵经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定光”的词汇,但类似的或哲学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体系中,如**教的“圣光”或印度教的“智慧之光”。
“定光”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探讨**、哲学或心灵修养时,它提供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