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4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49:27
有罪推定(Presumption of Guilt)是指在法律程序中,除非被告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否则就默认被告是有罪的。这种推定与“无罪推定”(Presumption of Innocence)相对,后者是现代法律体系中普遍接受的原则,即被告在未被证明有罪之前被视为无罪。
“有罪推定”一词源于拉丁语“praesumptio culpabilis”,在古代法律体系中,由于证据收集和审查手段的限制,往往采用有罪推定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发展,现代法律体系普遍转向无罪推定。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中,由于历史、**或传统因素,可能存在较强的有罪推定倾向。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对特定群体的不公正对待和歧视。
“有罪推定”往往引发负面情感,如不公、恐惧和愤怒。它让人联想到冤案、不公正的审判和受压迫的个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或听说某些人因社会偏见而受到不公正对待,这种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有罪推定的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偏见的阴影下,
有罪推定如锁链,
束缚无辜的灵魂,
在黑暗中无声呐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锁链束缚的人,象征有罪推定的束缚。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沉重、压抑的旋律来表达这种情感。
在不同文化中,“有罪推定”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程度。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导致对个体的怀疑和不信任。
“有罪推定”是一个深刻反映社会不公和法律不平等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公正和人权的重要性。通过对比“无罪推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法律体系的核心价值。
1. 【有】
2.
【罪】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辠,犯法也。 、 《尔雅》-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 、 《诗·小雅·小明》-畏此罪罟。 、 《易·解卦象下传》-君子以赦过宥罪。 、 《荀子·王制》-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 《国语·晋语》-离桓之罪。 、 《史记·陈涉世家》-或闻无罪。 、 《汉书》-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某知罪矣。
【组词】
罪首、 罪失、 罪眚、 罪瑕、 罪祸、 罪累、 罪悔、 罪殃、 罪辜、 罪衅、 罪例
3.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