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1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11:39
状元筹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科举考试中获得最高荣誉的考生。字面意思是指“第一名”的标志或象征。在科举制度中,状元是指殿试的第一名,通常被视为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状元筹 常被用来形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物。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在某领域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历史研究中,状元筹 则更多地被用来讨论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状元筹 源自古代的科举制度,该制度始于隋唐,盛行于明清。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状元筹** 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被广泛引用。
在文化中,状元筹** 象征着极高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以及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状元筹 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象征着努力和成功。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顶峰。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学识和教学方法让我想起了状元筹 的形象,他的影响深远,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状元筹:
笔下生花状元筹,
墨香飘溢满书楼。
学子梦回金榜题,
一纸功名传千秋。
状元筹 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的科举考场、金榜题名等场景。听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科举考试的锣鼓声、读书声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顶尖学者”或“学术领袖”,但状元筹 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其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状元筹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也象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现代语境中,它仍然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醒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最高成就。
1.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筹】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
【引证】
《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筹,壶矢也。 、 《礼记·投壶》。注:“矢也。”-筹室中五扶。 、 《仪礼·乡射礼》-箭筹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