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6:19:50
物各有主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每样物品都有其归属的主人。它强调了物品的所有权和归属感,通常用于强调不应随意占有或使用他人的财物。
在不同的语境中,“物各有主”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同义词“各有其主”和“物归原主”都强调了物品的归属,但“物归原主”更多用于描述将物品归还给原主的行为。反义词“无主之物”和“物无所归”则指没有明确主人的物品。
“物各有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的财产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因此,“物各有主”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起到了规范行为的作用,强调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因为它强调了物品的归属和保护。在个人层面,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诚实和尊重他人财产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听到长辈用“物各有主”来教育孩子们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世间万物,各有其主,星辰归于夜空,花朵归于大地。”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有序的图书馆或博物馆,每件展品都有其标签和归属。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老师或家长严肃地教导孩子们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ry object has its owner”,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物各有主”这个词汇在强调物品所有权和归属感方面非常重要,它不仅在法律和道德层面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惯至关重要。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我们加以利用就行。
1.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2.
【各】
每个,各自。
【引证】
《书·汤浩》-各守尔典。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
【组词】
各有所长;各个;各自;各众、 各行其志
皆。
【引证】
《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 《春秋繁露》-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
3. 【有】
4.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