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4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46:28
“宿学”一词在汉语中指的是长期积累的学问或学术知识。它强调的是通过长时间的学*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在文学作品中,“宿学”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学者或文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术研究中,它是一个较为正式的词汇。
同义词:博学、学识渊博、饱学之士 反义词:浅学、学识浅*、无知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宿学”更强调时间的积累,而“博学”则更侧重于知识的广度。
“宿学”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强调长期的学*和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宿学”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学者或文人的高度赞誉。在现代社会,尽管教育方式和学途径多样化,但“宿学”依然被看作是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志。
“宿学”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深沉的感觉,联想到那些默默耕耘、不断积累知识的学者形象。它激发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术追求的向往。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的宿学深厚,每次听他的课都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深度,这让我对“宿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宿学”:
宿学如星辰,照亮求知路,
岁月沉淀智慧,书卷中寻宝。
视觉上,“宿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堆满书籍的书房,或是学者在灯下苦读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翻书声、笔触纸面的沙沙声,或是学者沉思时的低语。
在英语中,“宿学”可以对应为“profound knowledge”或“deep scholarshi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知识的深度和积累。
“宿学”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描述知识深度的词汇,更是一种对学术追求和知识积累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学,积累知识,追求深度和广度。
1.
【宿】
星座的古名。星宿 。二十八宿:坐落在黄道的星宿,按照中国古代的分法,共有二十八个。黄道是日在星际所行的路。
【引证】
《列子》-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